让学会孩子说“不” 南昌小学语文家教


来源:南昌家教中心 日期:2013-5-15

反抗是孩子正在顺利成长的标志。在两岁前后便开始动不动就说:“不。”便意味着孩子即将进入第一反抗期了。这是件值得高兴的事。欧美等国家就非常重视孩子说“NO”。很多妈妈会为孩子学会说:“No”而感到高兴,只有在反抗期里不会反抗的孩子才是令人担心的孩子。


现在的父母大多认可孩子是有独特个性的、完整的人,服从、听话已不再是最主要的儿童教育目标。有些妈妈说,我每次都向孩子解释得很清楚,为什么有些事情他不能做,而有些事他必须做。但孩子还是不肯放弃他的想法,最后常常陷入无休止的“讨价还价”中,有时为了一些小事就会缠磨很久,比如每天要不要刷两次牙。向孩子解释原因、顾及孩子的想法肯定要比简单地命令孩子好,但好言相劝也不能没完没了,孩子会利用这样的场合进行长时间的讨价还价。如果你首先表现出犹豫,孩子就会“乘胜追击”,最后往往使你定出的规则顺着孩子的心意转换。


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孩子想自己来做事情的愿望变得强烈起来,无论是吃饭还是穿衣都想要自己一个人来完成,常常拒绝妈妈的帮助,动不动就说:“不。”这时,妈妈还会觉得孩子变得非常难对付,甚至觉得孩子变得真任性。实际上,孩子的这种表现正体现了孩子想自己独立行事的意欲。


  面对孩子的反抗,父母不要与之对抗,更不要训斥他,而要巧妙地应付过去。


父母对孩子说“不行”之后,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,让孩子明白“不行”的道理。


某些生活小事可与孩子共同商讨。


比如,孩子日常生活作息时间的安排可征求孩子的意见,但父母必须掌握主动权,不能与孩子无休止地讨价还价


抱着宽松的心态来对待孩子,孩子会自然地度过第一反抗期的。


限制物质鼓励,倡导精神鼓励


其实,孩子想通过讨价还价获得的“好处”,基本上都与物质有关。一个家庭,如果养成了以物质条件来换取孩子“行动”的习惯,不让孩子缠搅也难。要多倡导精神鼓励,如拥抱、抚摸、口头夸奖等等,拥抱本身会换来孩子的妥协,这种妥协与物质换来的妥协不同,往往是有益的,因为拥抱传达的信息是:我相信你能做得好,你也有责任做得好。


因此,父母必须区别清楚:孩子的要求究竟是建立在自发性基础上的自我主张,还是出自任性的欲望。